《北京晨报》医院的核心是关怀
- 来源:《北京晨报》
- 作者:《北京晨报》
- 更新日期:2017-01-08 21:23
- 点击:次
2013年3月1日,是医院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从当年那家小小的门诊部,到如今拥有两家分院、年接诊人数超过十万的大型民营医院,院长陈凤林坦言:“这十年确实付出了很多”。十年间,医院专注妇科,本着专业与关怀的态度一往而深;其院长陈凤林执著钻研,攻克医学难
2013年3月1日,是安太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从当年那家小小的门诊部,到如今拥有两家分院、年接诊人数超过十万的大型民营医院,院长陈凤林坦言:“这十年确实付出了很多”。十年间,安太专注妇科,本着专业与关怀的态度一往而深;其院长陈凤林执著钻研,攻克医学难题,拿下包括习惯性流产在内的数个国际与国家专利。今天,当谈起安太,人们的印象总是“人多”,像公立医院那样“人满为患”……

对很多民营医院来说,安太确实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那么他是怎样做到的?记者对安太院长陈凤林进行了专访。
度:
打破“半盲”,对患者负责
医院可能“有承诺”吗?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以吗?安太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医院”是被誉为医院承诺第一人的陈凤林从十年前就开始在安太推广的制度之一,他认为,在普通医院,患者交钱、医生治病,无论治疗效果如何医院均不负责的现象极不合理,是一种“半盲”的状态。“医患之间的医疗活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业活动,既然是商业活动,就应该有承诺。”陈凤林表示:“这样对医患双方才公平,也是诚信透明的表现。”
于是上世纪90年代,陈凤林在医疗行业中第一个提出医院的崭新理念:“医院属商业运营,应对治疗后果负责”。“当时遭到很多同行的非议,有人认为我在炒作、说大话,实际上‘医院’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陈凤林出生于内蒙古赤峰的一个小乡村,家境普通,小时候为了给母亲看病,父亲卖掉了家里最值钱的家当——一头猪,但猪卖了、钱交了,母亲的病却没有治好。那年春节是陈凤林毕生难忘的,“没肉吃,全家人守着一盆土豆过年——也没心情吃,因为病床上还躺着病着的母亲。”说到这儿陈凤林有些激动:“我是因此而选择从医,也是因此萌发了医院须提出承诺的念头。”
如今,安太执行医院已有十年。对复发性流产、不孕症、子宫肌瘤保宫、子宫腺肌症保宫等实行治疗,达不到目的。陈凤林说,实行医院首先倚赖的是精良的技术,“高质量的医务团队和设备是医院敢于承诺的信心”。据了解,安太拥有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其医师与主任医师多数曾供职于知名的三甲医院,是被陈凤林“挖脚”过来的。副院长王稚晖曾是某知名三甲医院妇科主治医师,她表示,在,医生在物质和个人发展上均得到保障与支持,而与此同时,其管理与分配制度也鞭策和监督着每个医生。“,不仅与医院挂钩,也与主治医生挂钩,”陈凤林表示,这种制度激励着医生百分百负责,在提高治愈率上效果十分明显,有益于医患双方。
人文关怀:
自上而下的暖流
记者在安太最近的招聘启事上看到了“医院分房”的字样,而“分房”、“分车”是安太“传统福利”之一。“去年分房的对象是医院里的中层,多是一些外地来京工作的同仁。”陈凤林说,“房和车是大问题,也是‘刚需’,医院有责任为优秀的员工解决后顾之忧。”据了解,除了物质上的福利外,安太还安排了众多进修、培训机会——年轻医生有机会到各大医院、医学院培训,并将优秀者送往美国进修。副院长籍国章总结了安太“留人”的独到之处:情感留人、事业留人、福利留人。籍国章说,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遇员工或其直系亲属生病或有困难,高层领导都会带着慰问金和慰问款上门探望;如遇员工结婚或其家属去世等红白喜事,也都会在全员大会上通告:“上个礼拜我们有个主任的母亲去世了,院长在大会上带领全员表哀悼,这种精神上的关怀温暖着我们每个人。”
陈凤林认为,关怀员工是一种与并肩者的情感互动,也是改善医患关系,让员工进一步去关怀病患的前提。“如果医生带着情绪上班,他的生活里尚有诸多不满,那医患关系必然无法和谐。”安太崇尚“细节温暖”——医生给病人检查前,必须用热水洗手;而有一个小组专门负责医用器械及药品的温度,听诊器、消毒用品、注射液体甚至是手术室冲洗腹腔所用的水都保持在接近人体体温的36℃。“患者已经是病人,不要再给他们不必要的刺激和痛苦。”陈凤林的一席话凸显人文关怀。此外,安太的手术室也是透明的。与其他医院不同,安太手术室内有一条用玻璃隔开的走廊,患者家属可以经过消毒后进入这个区域,全程观看手术。一位来自美国的妇科专家评价称,“能把手术过程让病人家属看,想都没有想过。”
“我认为医院的核心应该是关怀,‘仁心’与‘妙手’同样重要。”陈凤林笑着说:“医患关系应该是公平的关系、关爱的关系,我很庆幸我儿时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看完还想再了解一下,请加站长微信xjatrsa 即刻沟通!本文禁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名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相关文章
- ·《知音》报道陈凤林教授
- ·<科技日报>基因疫苗开创习惯性流产新疗法
- ·《北京晨报》医院的核心是关怀
- ·《中国网时代先锋》采访陈凤林院长
- ·《环球时报》Mother almost throws newborn out w
- ·《环球时报》Water way to go
- ·《环球时报》Global Time-Mind Over Matter
- ·《图说孕产育系列》家喻户晓的孕产育科普读物
- ·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探讨和免疫治疗获得北京科技进
- ·《20世纪的中国-体育卫生卷》“现代医学飞速发展
- ·《北京晚报》安太-国际化不孕不育医院医院
- ·《健康导报》“分娩与母乳喂养——一生健康的基石
- ·《赤峰日报》 “陈凤林:跨越中实现人生价值”
- ·《健康咨询报》安太公益活动报道
- ·《人民日报》 催眠阵痛分娩和水中分娩进入北京
- ·《科技日报》“治疗习惯性流产新方法获专利”
- ·《健康大视野》再造新景
- ·《北京娱乐信报》安太引进水中分娩,有利母婴安康